世界各國許多的學者與決策者都感嘆:民眾越來越冷默、越來越不關心公共事務、越來越少人參與志願服務、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這是真實抑或是想像呢?今天,我們來探討社會資本,是不是也感受到台灣社會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淡薄呢?
社會資本不僅是理論概念,也具有政策的意涵。社會資本與財力資本最大的不同在於,個人可以擁有財力資本,但社會資本不是個人所擁有的資本,是鑲嵌在整個社會關係當中。不過,個人的財力資本可累積創造,但也有可能貶值耗損。同樣的,社會資本也可能投資,也可能因不當的「投資」而消耗。在政府、商業、非正式和志願性四個部門中,多數的學者與決策者都認為志願性部門是這幾個部門中最具有創造社會資本的潛力,可透過志願服務的推廣,在不追個人利益的前提下,發揮利他精神而有助於創造社會資本。此外,社區組織能提供鄰里與朋友共同解決社區的問題,宗教組織的關懷與愛也都是志願性組織中有助創造社會資本的管道。
社會資本的創造與維繫是社會中所有的社會力必須共同來投資,而國內近些年來的志願部門也逐漸展現力量。在這個研討會中,我們將邀請英國、荷蘭及本國的學者專家共同研討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理念及行動,思考如何透過公共政策、志願性行動、宗教組織、及社區組織來創造社會資本,並討論新移民婦女、原住民等特殊族群如何建立其網絡與信任。